她顿了一下,补充:
“技术部反馈该模型在欧洲大型项目中出现数次,均为有效干预。该操盘人已在香港落点,按风控流程,需留痕处理。”
方承屹把手中那页展期图看完后,拿起右手边文件浏览了十秒。
参数刻意拉满。换他自己评,这种缺口能压着走。可一旦被人挂了上去,就不能当没看见。
“发调函。”
秘书记录。
“联姻方案同步暂停吗?”
“不暂停。”
“那……”
“只说路径待核,联名部分延后十个工作日。”
“原因?”
“财务风控建议,保持模糊口径。”
秘书点头。
“让法务跟上,用我们那套标准框架。技术口不要对外发言。”
他合上文件,递回去。
“说到底,这笔还没落地。让他们多等两周而已。”
“明白。”
门重新合上,办公室重新归于安静。
五小时后,中环一处会议室内,屋内没有开暖气,欧丽华手边那杯普洱已经凉透。
她把方氏的调函放下,指腹压在那纸面上,没立刻收起。
其他人都走了,秘书还留着,试探着开口:“需要安排与小方总通个话吗?”
“现在打过去也没人会接。”她语气淡淡,“给他们半天台阶下。”
秘书退下后,室内归于寂静。
桌边还有几份文件没看完。
技术部在调函到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分析风险点,项目二组组长隔半小时打来一通,说要不要先去谈备选路径顶上。
没有谁在场面上说“这是有人在动手”。
可所有人都不笨,没必要点破。
西九龙,不只是喉口项目。
囡囡把自己绑进去,换的就是这条先手。
当暂停函摆在眼前时,欧丽华心里有过那么一瞬,真有点松了口气。
联姻这张牌,她到现在都不认。
她知道,这局要是照着原计划压过去,最先埋进去的就是那孩子自己。
这张纸起码把坑往后推了几步。
能拖一线,就是一线。
可就是这点松,像是把一丝冷意从后心里漏了出来。
那丝冷意越多,心里那口闷火就压得越死。
对女儿,她没什么好说的。
那孩子是她生的,脾气、骨头都跟她一样。
她把自己写进去了,她这个当妈的就得保住,让这张牌不能输。
发布会之后,欧氏又顺利敲定了几家协同资金,额度虽不大,但胜在结构完整。
原以为一脚已经踏出去了。
可方家这一停,别人多半也要跟着观望。
主资方在融资结构里是骨。骨抽了,肉就散。
谁都不会傻到在这个阶段站出来,替别人扛起那个头。
更重要的是,这是个信号。
有人不希望欧氏出现在第一批送审名单里。
这些年她见过太多项目,在批文下发前一周还在谈方案,下一周就人去楼空。也见过无数合作,在最接近落笔的一刻“临时”推后。
没人会在这个节点上,平白按下暂停键。
局从不怕见血,最怕见不着血。
走廊外还在来来往往,几个财务和顾问在排队等总裁批件,没谁敢先走,也没人敢问得太明白。
欧丽华重新翻开当天的汇率日报,又顺手拿过那份审批节奏通告确认,像什么都没发生。
只是中间停顿了一下,给行政助理发了一封邮件:
「调出本月内接触西九龙相关审批人的名单与通话记录,尤其是第叁轮会勘那一批。」
她知道,这种事一旦成型,对手多半已经退得很远,不会轻易露头。
真正聪明的人,永远不会站在风口浪尖上。
所以她不会现在追问。
她只要稳住下一步,把能挡的亏空挡住,把剩下能守的守住。
等到机会再出现的时候,她自然能看得更清楚。